诊断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诊断病理学课程是为5年制临床病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根据教学安排,此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学生学完此课程后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因此,本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实习及未来实际工作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从2009年起,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对诊断病理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明确课程目标,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力求针对性
目前大学开设的病理学课程主要分为各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程“病理学”,包括病理学总论和各论,病理学专业的“诊断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程“临床病理学”和“病理学进展”等。基础病理学主要为后续各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其重点是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与组织细胞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学则侧重于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以指导临床课程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病理学重点是学习掌握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而诊断病理学则是专门为培养病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标是为医院培养病理诊断医生,因而教学的重点是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指导今后的临床病理工作[1]。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特别注意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实际,并参考病理进修医生的学习计划,对诊断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顺序作了适度调整,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特点,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内容交叉、重叠,并与其他病理学相关课程有机联系。
诊断病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各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的应用。教学顺序常从正常到异常、从大体到镜下、从病理到临床进行授课。在诊断病理内容教学中选择各系统常见病作为教学内容,着重介绍诊断病理学知识,同时注意将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与诊断病理学知识有机结合。在学习各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学改变之前,首先帮助学生简要复习回顾相关的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等知识,因为在大一、大二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难免会遗忘或记忆不清,通过复习可使学生能从生理状态下的基础医学知识过渡到对疾病状态下相关临床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捆绑”讲解,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该病的病理特点,而且能掌握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因为病理诊断是为临床服务的。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常离不开对临床病史的深入了解,甚至有的临床特殊病史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病理诊断。所以,在授课中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在作出诊断时非常重视其与临床联系的习惯,切不可“关起门来”做病理诊断。病理技术应用的内容包括简介各种病理操作技术、各脏器大体标本的取材、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的制备、染色及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与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突出学科特色,优化教学内容,力求实用性
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这在肿瘤领域中尤为突出,肿瘤病理诊断是各级医院病理科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肿瘤病理诊断是以复杂和困难而著称,可以用“深不见底”来形容,加上近年各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发现和新研究手段的应用,一方面人们对许多肿瘤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每年都不断有新病种出现,WHO分类及诊断标准也频繁更新再版[2]。与此同时临床治疗手段和靶向性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个性化治疗的开展,对病理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常见病为主,适当增加新病种、新标准、新技术的内容。以疾病病理形态认知为教学重点,延伸至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刘彤华主编的《诊断病理学》为本专业的教材蓝本,重点参考新版WHO肿瘤分类,结合国外权威专著(如:阿克曼外科病理学、Enzinger&Weiss软组织肿瘤等)及新近文献报道,充实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紧贴临床病理的工作实际,培养实用型的病理专业人才,为学生学完诊断病理学课程后将直接走向临床,继而从事病理诊断工作打好基础。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毕业后在临床病理科工作的反馈表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对病理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3 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进入诊断病理学专业课学习阶段的学生,对内、外、妇产、耳鼻咽喉、影像、检验等学科的知识均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病理诊断知之甚少。因此在开课初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医院病理科的工作特点、作用、地位及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将该课程的教学放在医院内进行,医院病理科与学院病理系合作专设教学组,组织学生参加病理诊断、病理技术、细胞诊断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或观摩病理科的实际工作,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参加疑难病例读片讨论会、病理专题学术报告、免疫组化实验、分子病理实验、科研工作等,让学生感受到诊断病理学是一门很有趣、很有学问而不是枯燥、简单的学科,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增加责任感。授课老师在上第一节课时也可适当介绍自己在诊断病理领域取得的经验、体会和业绩,引发学生对诊断病理学工作的憧憬,激发后续的学习热情。
文章来源:《诊断病理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dblxzz.cn/qikandaodu/2021/0710/668.html
上一篇:不撒谎的诊断书
下一篇:将诊断病理学纳入医学本科必修课程探讨